close



香港專上學生聯會(學聯)自1958年成立以來,一直是香港學生運動的核心,承載著無數青年對民主、自由的熱忱與追求。然而,隨著時代變遷,學聯的命運也經歷了諸多波折,最終走向解散的結局,令人不禁感慨萬千。

學聯的成立,旨在代表香港專上學生,推動全港性的學生活動,並增加學生對社會的參與。在其全盛時期,學聯由多間大專院校的學生會組成,代表全港接近十萬名專上學生。 在過去數十年中,學聯積極參與和組織多項社會運動,對香港的政治和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。 

1970年代,學聯在保衛釣魚台運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,組織學生示威,抗議美國將釣魚台列島移交日本的決定。這一行動激發了香港學生的愛國熱情,並促使他們關注中國的主權問題。 1989年,學聯積極聲援北京的民主運動,組織香港學生參與示威和絕食行動,表達對中國民主改革的支持。這些行動使學聯成為香港民主運動的重要推動者。

進入21世紀,學聯繼續關注香港的社會和政治議題。2003年,學聯參與反對《基本法》第二十三條立法的七一遊行,表達對言論自由和人權的關注。2012年,學聯發起大專生罷課,反對政府推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,最終促使政府擱置該計劃。2014年,學聯在雨傘運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,組織學生罷課和佔領行動,爭取真普選。

然而,2014年的雨傘運動後,學聯的領導方式和決策受到部分學生的不滿,導致多所大專院校學生會相繼舉行公投,決定是否退出學聯。其中,香港大學、香港理工大學、香港浸會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等院校先後通過退聯議案,令學聯的代表性和影響力大幅下降。

20231031日,學聯位於旺角的會址遭到持有物業的「學聯及學生活動基金有限公司」秘書長侯叔祺等人破門而入,並聲稱學聯已「名存實亡」且「解散」,引發社會關注。學聯代表會主席賴卓賢則表示,學聯仍在正常運作,並無解散。這一事件反映了學聯內部的紛爭和外部壓力,使這個曾經代表學生聲音的組織陷入困境。

學聯的解散,象徵著香港學生運動一個時代的結束,也讓人不禁對香港民主的未來感到憂心。與此同時,香港的學術自由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。自《港區國安法》實施以來,學者和學生在教學、研究和言論方面開始自我審查,以避免觸犯法律。人權觀察組織在20249月的報告中指出,香港的學術自由自《港區國安法》實施以來嚴重倒退。大學師生現在必須謹言慎行,以免因教學、研究和發表內容而遭受報復。

曾幾何時,香港的大學校園是思想自由的殿堂,學生們可以暢所欲言,討論各種議題,無論多麼敏感。然而,如今的校園卻瀰漫著一種無形的壓力,讓人不敢再輕易表達真實的想法。這種變化,讓人不禁懷念過去那段自由奔放的時光。

媒體環境的惡化,更是加劇了這種無力感。多家曾經敢言的媒體被迫關閉,記者面臨更大的壓力和風險。這些變化使得香港的新聞自由度大幅下降,市民獲取多元資訊的渠道受到限制。我們曾以為,資訊的自由流通是理所當然的權利,然而現在才發現,這一切是多麼脆弱。

夜幕低垂,維多利亞港的燈火依舊璀璨,映照著這座城市的繁華。然而,在這光影交錯之下,心中卻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沉重。曾幾何時,香港以其自由、多元的氛圍,成為無數人心中的明燈。如今,這盞明燈似乎被層層迷霧所籠罩,讓人難以辨清前路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iminaljournal 的頭像
    liminaljournal

    界外誌

    liminaljourna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